在各类工程建设中,复合软管凭借其良好的柔韧性、不易腐蚀性和综合性能,成为物料输送的重要选择。然而,要充足发挥复合软管的优点,确定其在工程中稳定、稳定运行,严格遵循铺设要求重要。从铺设前的准备工作到铺设过程中的操作规范,再到铺设后的检查验收,各个环节都对复合软管的使用效果和工程质量有着直接影响。
铺设前的准备工作
软管选型与检查
根据工程实际需求,准确选择复合软管的类型和规格是铺设的主要前提。需综合考虑输送物料的性质(如腐蚀性、毒性、易燃性等)、工作压力、温度范围、流量大小等因素。例如,输送强腐蚀性化学物料,应选用内层为聚四氟乙烯材质的复合软管;输送高温介质,则需选择经得起高温型复合软管。确定选型后,要对复合软管进行全部检查,查看软管表面有无裂纹、划伤、磨损、鼓包等缺陷,检查接头部位是否完好,密封件是否存在老化、损坏现象,投入使用的复合软管质量合格。
现场环境勘察与清理
对工程现场进行详细的环境勘察,了解地形地貌、空间布局、周边设施等情况。确认铺设路径上是否存在尖锐物体、障碍物或其他潜在危险因素,如施工废料、金属毛刺、突出的钢筋等,这些都可能在铺设过程中损伤复合软管。若存在此类情况,需及时对现场进行清理,移除障碍物,打磨尖锐部位,确定铺设环境稳定、整洁。同时,还需考虑现场的气候条件,如在雨天、风沙天气等恶劣环境下,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或调整铺设计划,避免软管受到不良环境影响。
工具与辅助材料准备
准备好铺设复合软管所需的各类工具和辅助材料。常见的工具包括卷尺、扳手、剪刀、割刀等,用于测量、连接和裁剪软管。辅助材料如密封胶、生料带、法兰垫片等,用于软管连接部位的密封性。此外,根据铺设需求,可能还需要准备支撑支架、固定夹、缓冲垫等,以确定软管铺设的稳定性和稳定性。在准备工具和材料时,要检查其质量和规格是否符合要求,避免因工具损坏或材料不合格影响铺设工作。
铺设过程中的操作规范
铺设路径规划
正确规划复合软管的铺设路径是确定其正常运行的关键。路径规划应遵循短、直的原则,尽量减少不需要的弯曲和转折,以降低流体阻力,减少软管磨损。但在实际工程中,可能会遇到各种限制,此时要软管的弯曲半径符合产品规定要求,一般不应小于软管外径的一定倍数(具体数值参考产品说明书),过度弯曲会导致软管内部结构受损,降低其承压能力和使用寿命。同时,要避免软管与高温物体、腐蚀性物质直接接触,远离电气设备和火源,确定铺设路径稳定。
连接操作要求
复合软管的连接方式主要有法兰连接、螺纹连接和快接头连接等,不同连接方式都有严格的操作要求。在进行法兰连接时,要将复合软管的法兰端与连接设备的法兰盘准确对齐,使螺栓孔一一对应,在两个法兰盘之间放置适当的密封垫片,并垫片位置居中。然后,按照对角交叉的顺序,分多次、均匀地拧紧螺栓,确定法兰盘受力均匀,密封良好,防止泄漏。
螺纹连接时,先清理复合软管接头和设备接口的螺纹部位,去掉油污、杂质等,在螺纹表面涂抹适量的密封胶或缠绕生料带,增强密封性能。将软管接头与设备接口螺纹对准,顺时针缓慢旋入,确定螺纹旋合顺畅,使用工具适度拧紧,避免过度拧紧损坏螺纹。
对于快接头连接,连接前检查公头和母头是否清洁,有无杂物堵塞。将公头和母头的连接口对准,用力插入,听到“咔嗒”声或感觉到明显卡位,检查连接性。拆卸时,按下解锁装置,向外拉动分离。
固定与支撑
为防止复合软管在使用过程中因振动、重力等因素产生移位、下垂或过度拉伸,需要进行正确的固定与支撑。根据软管的管径、重量和铺设方式,选择适当的固定夹、支架等进行固定。在水平铺设时,每隔一定距离设置固定点,固定夹要松紧适度,既能固定软管,又不会对其造成损伤;垂直铺设时,要在软管上端和中间部位进行固定,避免软管因自身重量而下垂。对于穿越楼板、墙壁等部位的软管,要设置套管进行保护,并在套管两端进行固定,软管位置稳定。
铺设后的检查验收
外观与连接检查
铺设完成后,起先对复合软管进行外观检查,查看软管表面是否在铺设过程中受到损伤,有无新的裂纹、划伤等情况。主要检查连接部位,确定法兰连接的螺栓已拧紧,密封垫片无移位;螺纹连接的接头旋紧到位,密封胶或生料带无挤出、脱落;快接头连接,无松动迹象。若发现问题,及时进行修理或重新连接,连接部位密封良好,无泄漏隐患。
压力测试
压力测试是检验复合软管铺设质量的重要环节。在正式使用前,向复合软管内通入一定压力的介质(如空气、水等,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选择),压力值一般为工作压力的1.2-1.5倍,并保持一段时间(通常为10-30分钟)。在测试过程中,密切观察软管和连接部位是否存在泄漏、鼓包、变形等异常现象。若发现泄漏,立即停止测试,查找原因并进行处理;若无异常,缓慢释放压力,压力测试合格后,复合软管方可投入使用。